近日,泉州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印发《泉州市青少年体育人才“一条龙”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工作方案》),公布首批青少年体育人才“一条龙”贯通培养试点学校名单,全市共87所学校(含校区、教育集团)入选。
同时,《工作方案》还确定足球、篮球为贯通培养试点项目,逐步拓展棒垒球、乒乓球、啦啦操等其他体育项目。在为期两年的建设周期中,泉州市、县两级教育部门将每年对试点学校进行考核并实行滚动淘汰机制。
所谓“一条龙”贯通培养模式不是招生的“一条龙”,而是体育育人、体育教学、体育科研的“一条龙”,是打通小初高的升学通道,形成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。果博下载由几所小学、初中和高同参与,小学阶段全面推广,初中和高中则提供更专业的训练,高中是“龙头”,果博下载初中、小学分别是“龙身”“龙尾”,按照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,来强化各学段培养的全面性、系统性和持续性,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。
曾几何时,学校体育教育普遍存在小学热热闹闹、初中人渐稀少、高中冷冷清清的情况。进入初中之后,曾经活跃在体育训练场上的孩子们都会面临一个抉择,背负着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的他们,要么全力投入体育训练中,争取进入专业化通道,要么离开体育场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当中。在这个分水岭上,一批还没有展示出体育天赋或者自己感觉天赋不足的孩子,不得不提前“退役”。在足球领域常说的“12岁退役”现象就源于此,这也是青训领域学训矛盾的反映。
“一条龙”贯通培养模式的好处在于,不仅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发展,也更强调整体布局,每个学校有明确的项目分工,能让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稳定的训练环境。这就打破了传统特长生模式下,项目发展可能会断层,初中、高中招生缺乏连贯性等问题。
此举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提升体质健康、掌握体育技能,属于群众体育范畴;另一方面也将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,通过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爱好,扩大体育人口基数,然后选拔优秀苗子进入专业训练体系。这是体教融合的两个主要目标。
毫无疑问,区域性整体统筹实施学校体育“一条龙”布局,让区域性小学到初中、初中到高中的对口路径衔接更加清晰化,在一定时间内,必然带来基层学校相关项目运动员的存量显著增加,这为作为“龙头”的高中学校招收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但是,学校体育“一条龙”布局带来机遇的同时,压力也随之而来。现今的“一条龙”并未完全贯通高中到高校这一最关键的渠道,难免出现下一级学校往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困难的局面。
泉州市的青少年体育人才“一条龙”贯通培养成效几何,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。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积极探索鼓掌叫好,毕竟,只有道路越宽人越多,才能筑起体教融合的九层之台,让体育成为所有孩子共同的爱好,成为部分孩子的选择,使得拥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能够在专业体育道路上走得通、走得远。(记者 肖榕)